果敢资讯网
标题: 诸葛炮楼山景区:边境线上的历史印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果敢资讯网 时间: 昨天 18:12
标题: 诸葛炮楼山景区:边境线上的历史印记
诸葛炮楼景区坐落于第一特区果敢县西山区境内,地处果敢中央山脉北段荨蔴林垭口的边境沿线,据传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部属到达彼时果敢地区驻扎期间建造的烽火台,后被当地人称之为炮楼,因与诸葛武侯有关,故称之为诸葛炮楼。历经岁月侵蚀变迁,诸葛炮楼早已不复当年模样,唯有残砖遗址证明了它的存在。在特区军民心中这并非寻常古迹,炮楼的背景和意义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的意义,成为承载着地域记忆与精神寄托的特殊标识。
[attach]118728[/attach]
2025年10月,历时一年重修的诸葛炮楼重新进入世人视野,当世之人得以通过重修后的炮楼得以窥见当年诸葛武侯所属部队所铸的烽火台。在诸葛炮楼景区竣工后,特区政府主席彭德仁亲率特区各级军政官员前往朝拜,并根据果敢地区的传统礼俗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
[attach]118729[/attach]
[attach]118730[/attach]
重修后的诸葛炮楼景区,在完整保留原有遗迹的基础上,新增了部分配套场所与建筑。从老街出发,经大水塘沿西山区边境方向道路行驶,约90分钟即可抵达景区山脚。山脚左侧设有诸葛炮楼景区地标,沿水泥道路上行数百米便是新建停车场,为往来游客与祭拜民众提供便利,继续向上则抵达景区核心建筑区域。
[attach]118731[/attach]
走进景区主体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功德碑,碑上镌刻着社会各界参与共建诸葛炮楼的出资者名讳与出资金额。该碑立于炮楼主体建筑的东南侧,是通往主峰建筑的必经之路,过往游客多会驻足观看,既能了解共建历程,也可通过碑文大致知晓景区建筑群布局,未及山顶便对整体风貌有所感知。
[attach]118732[/attach]
[attach]118733[/attach]
[attach]118734[/attach]
抵达景区主峰,武侯祠、卧龙亭、烽火台及祭祀建筑群错落分布。其中烽火台雄踞制高点,以青砖与混凝土混合筑成,共分三层。其形制既沿袭古风,亦承续旧时功用:顶层设瞭望台与垛口,可供登临远眺;二层布有射击口,兼具防御警戒之能;底层则为驻守人员居所,集防御、射击、传信与居住功能于一体,俨然一座功能完备的古代堡垒。
沿烽火台石阶缓步而下,便抵达景区的核心——武侯祠。祠宇采用传统古法建造,红墙、红柱、红门与青瓦屋顶相映,色调庄重,古意盎然。大门外侧镌刻楹联:“三顾出茅庐壮志展宏图千秋大德存边地,一生忠汉室良谋成伟业万世丹心照炮楼”,横批“千古忠魂”,寥寥数语,凝练概括了诸葛武侯忠贞不渝的一生。
推门入内,只见武侯圣像端坐于祠殿中央,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圣像两侧亦悬一联:“雄才复汉邦功过任评谈尚武知兵非好战,大略经时势宽严皆有度治军理政乃深思”,横批“智耀千秋”。这不仅寄托了后世对武侯智慧的敬仰,更是对其匡扶汉室、鞠躬尽瘁之功业的永恒礼赞。
[attach]118735[/attach]
[attach]118736[/attach]
武侯祠前方是诸葛炮楼原址所在地,树荫下用青砖垒砌的祭祀台,是当地民众敬奉诸葛武侯的见证。这些青砖据传为诸葛武侯时期遗存,是古烽火台垮塌后留存的遗物,虽历经千年,表面依旧光滑、质地坚硬,可见古时军事建筑的精湛工艺。为保护这一文化遗迹,重修工程中特意用砖石围合树木与青砖,将遗存青砖完好保存在树下区域。
[attach]118737[/attach]
景区内其余建筑多为祭祀配套设施,包括厨房、杂物间等备祭场所,唯有卧龙亭独具特色。该亭建于边境线上,形制与古时凉亭一致,最引人入胜的是亭内的阴阳五行八卦图。据传诸葛武侯的八阵图由八卦推演而来,这也比较符合世人对诸葛武侯知天文、懂地理、擅运算的无限遐想。
[attach]118738[/attach]
如今,山巅之上的残砖断垣与复建建筑相映成趣,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时光痕迹,无声诉说着边境地区的过往风云。这里曾是守护一方安宁的重要据点,见证了岁月变迁与人事流转,如今凭借独特的历史底蕴,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精神纽带。
对世代居住于此的民众而言,诸葛炮楼遗址是地域身份的象征,是故土情怀的凝聚,更是传承坚韧不拔、守护家园精神的文化图腾。它静静伫立在边境线上,见证着岁月流转中的安宁与变迁,成为民众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景区开放后,更吸引着各地人们前来探寻历史脉络,缅怀过往岁月。
民间流传着关于诸葛炮楼的传说:每逢局势动荡前夕,周边群众会隐约听到炮楼山传来隆隆声响,是为预兆;另有传闻,曾有路人窃取遗址青砖欲作私用,行至半路突发肚腹绞痛,回家后药石无效,直至将青砖放回原地,疼痛才得以缓解。此事传开后,民众对诸葛炮楼愈发敬畏,遗址也得以完好保留至今。
据相关记载,果敢民众将烽火台遗址奉为敬仰之地的具体起源已无从考证,但自果敢杨氏土司时期起,各时代均有当地人士自愿捐资修复遗址旁的祭祀场所,以满足民众的祭拜需求。祭祀仪式与当地“献穑”习俗相近,可由个人、家庭自主祭拜,也可由军事单位或地方政府统一组织祭祀,核心诉求均为祈求家园安宁、运势顺遂,而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与八月十六,是当地公认的最佳祭祀日期。
“烽火残台变炮楼,果敢汉民恋神州。今人共建武侯祠,护我河山战祸休。”这几句诗镌刻于诸葛炮楼山简介碑上,既是对景区的赞许,也承载着当地民众期盼和平、远离战祸的共同愿望。即便当下唯物主义深入人心,但对这片土地上的居民而言,通过祭拜祈愿家国安宁、远离纷争,仍是一份超越现实的真挚期盼。
(记者 段晓菲)
|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s://www.kokang88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