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曼德勒瑞恩彬遗址:一个“胞波”的记号 [打印本页]

作者: 论坛达人    时间: 2018-7-2 13:57
标题: 曼德勒瑞恩彬遗址:一个“胞波”的记号
本帖最后由 论坛达人 于 2018-7-2 13:59 编辑

   不久前,缅甸官方最大媒体报刊《缅甸之光》报刊载了一篇题为“缅甸古遗址‘瑞恩彬’(又音译为‘西迎宾’)寺庙”的文章,作者‘茂达’是一位缅甸考古学专家(详见附件1)。后又有友人从社交网FACEBOOK上,转发一些有关该寺庙的图片。见其他附件。
  根据文中报道,该‘瑞恩彬’寺庙位于曼德勒35×36-89×90条街。施主是一位华人德祐!还是云南腾冲人!里面有中文缅文介绍该施主的文字(碑文)。


  中文记载

  “西迎宾佛教寺院
  是缅甸华人李为贵先生独资创建捐赠

  李为贵,字先和,生于1852年,中国云南省腾冲县绮罗村人。红白旗事件发生后,1859年,跟随继父与伯父举家逃往缅甸八莫经商。14岁那年,继父与伯父先后去世,年幼的他继承了上辈的事业,勤俭耐劳,努力奋斗,事业有成。迁移缅甸国都曼德勒发展。
  1874年娶蒲甘国王王族甥女为妻。1879年锡袍王登基,经重臣推荐,担任玉石税务官。表现非凡,不负重托,封官加禄。
  英国殖民通知期间的1895年,李为贵购买了位于35×36条街与89×90条街之间的花园,出耗资创建“西迎宾佛教寺院”。恭请高僧供奉,为缅甸佛教事业发扬光大,做出了无私贡献。取之社会,回馈于社会,这也是缅甸华人的楷模。
  一世英名,一朝丧,辉煌的历史,人去楼空,烟消云散。西迎宾佛教寺院虽然还吸引着外国游客的眼球,但是李公墓园,却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落花凋谢,流水无痕,往昔如风,过往如烟。”

         缅文记载
  以上文字,看得出来,是华人所拟。再看看《缅甸之光》报中题为“缅甸古遗址‘瑞恩彬’(即‘西迎宾’)寺庙”的文章所述。(这是文章最后一段)
  “施主吴瑟鑫(即:李为贵)
  在该寺庙的北边与东北边,有一个旧水井。寺庙施主吴瑟鑫(即李为贵)的简历碑文立于寺庙的西北角。在寺庙院子内的西北角,还有部分施主家属的墓园。
  根据施主简历的碑文得知,吴瑟鑫出生于缅历1214年格宋月初六星期六,籍贯中国云南省腾冲县,倚罗村。缅历1221年,他七岁时随从伯父与继父辗转来到缅甸八莫市。(注:今年公历2018年为缅历1380年)
  伯父与继父相继逝世之时,他十四岁。他由八莫迁移至曼德勒经商。在缅历1235年与皇族杜帕瓦结为夫妇。吴瑟鑫经营玉石与橡胶生意,逐渐富裕。缅历1251年(根据缅甸传统)让三个儿子剃度出家进入佛门。1257年(均为缅历,以下同)购置德温区的花园,建瑞恩彬寺庙,内设缅甸传统寺庙建筑群。之后捐献予瑞恩彬高僧。
吴瑟鑫于1278年德邦月月亏5日星期一逝世。并于1278年德古月初一入葬墓地。1279年德古月月盈日星期二树碑。
  曼德勒的金皇宫与瑞恩彬木质寺庙,成为富有缅甸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建筑群。每天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的参观
  在123年前捐建的瑞恩彬木制寺庙建筑,拥有大量的缅甸传统建筑艺术手艺,至今巍峨堂皇地留给后人,所有后人应该将此缅甸文化遗产永远保护。”


  胞波亲情的历史见证

  ‘缅甸古遗址‘瑞恩彬’寺庙’成为继曼德勒金多堰土地庙、洞缪观音寺、曼德勒云南会馆后,中缅胞波情谊的又一历史见证。这些遗址证明,华人先驱早年在缅甸京城(曼德勒又称瓦城)的生活足迹。
  根据口述历史,金多堰土地庙是华人最早落脚处,应该有数百年的历史,(明末清初),‘金多堰’一词均为缅中两种语言的组合;洞缪观音寺是早年的云南会馆,当时尹蓉会长与皇上敏董关系甚好,至今留有当年尹蓉会长与皇上共同用餐的缅式矮桌;据传尹蓉解决了皇室‘宫廷内乱’,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于敏董王与兄长蒲甘王之间的内乱,敏董王登基后,迁都曼德勒之际,为了奖赏尹蓉的功劳,特赐今天的曼德勒云南会馆馆址(故云南会馆与曼德勒皇宫同龄);今天‘瑞恩彬’寺庙施主,又是蒲甘王的甥女婿!这几个‘故事’勾画了中缅胞波情的‘关系图’!可喜可赞!
  其实,‘胞波’早就是中缅友好关系的使者,是融入主流,回馈社会的楷模!

  亲临其境感触良多
  近日,笔者根据以上报中所述地址,亲临‘瑞恩彬’寺庙考察。原来这座寺庙就在曼德勒最著名缅甸最大的佛学院‘马索英’寺庙附近。进入寺庙内,看不到文中所描述的‘公园’,只见与著名的‘无双寺金殿’一模一样的缅式木制高脚楼房。建筑特色完全是缅甸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特色。也找不到文中所说的施主墓地以及碑文。咨询了一下旁边的师父鹏鹏,他也摇头不知,后来,喃喃地说,‘碑文?墓地?似乎听说过。恐怕已经不复存在?’他略微思考后,再缓慢地说‘可能已被摧毁!因为这里听说原为一个大花园(跟文中所说一样),但已经被很多住家占领!仅存这栋主建筑!不过外国游客倒是络绎不绝,前来参观!’
  听后感触万千!怪不得文中最后说‘在123年前捐建的瑞恩彬木制寺庙建筑,拥有大量的缅甸传统建筑艺术手艺,至今巍峨堂皇地留给后人,所有后人应该将此缅甸文化遗产永远保护!’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www.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